新黄河记者:高莹

“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堆砌,而是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济南数字体验官万吉昌对着监测预警中心大厅屏幕说道。
作为济南大数据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济南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既是智慧城市的设计者与建设者,也是亲测成果的体验者,更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把脉人”。当济南在《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 年)》中跻身全国第五,万吉昌眼中,这份成绩藏在城市感知预警网络的每一次精准响应里,更融在市民可感可知的便利中。
三重身份的守望
万吉昌的身份颇为特殊——作为建设者,他带领团队搭建城市数据底座;作为体验者,他也会用“爱山东·泉城办”办理业务;作为监督员,他盯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卡顿的环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数字化转型,就是要让广大市民都能够无差别地融入城市的数字化进程,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实在便捷”和“隐性红利”。基于这点,济南市大数据局推动组建了济南市“数字体验官”队伍,作为济南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啄木鸟”,以人民群众的切实感知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标尺,聚焦最迫切需求、最急难问题、最高频事项,从发现支撑、监测监督到落实完善三个维度助力应用场景建设。
在万吉昌看来,“数字体验官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路者’和‘质检员’”,相应地,要发挥三个价值——一则架起技术与民生的桥梁,通过专业视角将冰冷的代码转化为温暖的服务;二则构建需求与供给的闭环,以用户体验倒逼技术优化和服务升级;三则培育创新与治理的生态,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城市发展新格局。
以这样的角色定位出发,万吉昌形成了自己的“五维”工作法:一线调研察实情、技术攻关解难题、场景落地惠民生、效能评估促优化、持续迭代提质效。
可及的数字化便利和美好
济南跻身《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第五位,智慧城市维度第九位,万吉昌看在眼里,激奋在心上。他认为,这些年的发展,数字济南建设既跑出了“加速度”,更保持了“民生温度”,城市数字化转型从“技术驱动”向“价值创造”转变,数字济南建设成果真正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的获得感,正在实现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技术是冰冷的,但应用必须是有温度的。”这是万吉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美好。”万吉昌向新黄河记者介绍,“数字济南综合感知预警网络工程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该项目通过统一纳管智能摄像头,智能化改造4万路灯杆,织就一张覆盖全市的“安全网”,让社会治安防控更加精准高效;新建的9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和800余处气象观测站,在今年汛期多次强降雨过程中发挥重要监测作用;新增2万余套城市安全感知设备,全力打造的“1+3”安全运行体系,实现对森林防火、城市防汛、热力燃气、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的实时监测预警,并实时处置相关风险,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万吉昌表示,将立足自己的多重角色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城市标杆贡献力量。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