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析原油含水量 济南小微企业攻克原油监测难题
新黄河  昨天 13:09

新黄河记者:王铮  

在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街道海智孵化器,有这样一家小微企业,它“年龄”不大,成立于2023年3月,却研制出原油大罐盘库装置和多界面分析装置,解决了原油生产过程中油、水、乳化带以及空气难以测量的大问题。它就是由1名博士和他的学生共同成立的波量(山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监测原油含水量 已在胜利油田应用

原油作为重要的石化资源,开采过程中通常伴有大量泥沙、水及各种矿化物,成分复杂,生产过程经过分离器、一次、二次沉降罐以及污水罐等。其中,脱水是处理原油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后续加工质量。要想脱水,就要知道含水量。通常的做法,需要工人爬到油罐上方,将量尺伸进探测孔内测量含水量。这种方法不仅产生的误差大,还有不小的安全隐患,原油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极易造成中毒。

“我们研发的监测装置,可以实时自动监测原油含水量,取代了传统人工测量的检测方式。”公司技术负责人程浩介绍,他们的产品由PTFE材料和共面电容组成,实现了油、气、水多项界面的测量,而且成本低,精度高,稳定性好,动态响应快,抗干扰性强,适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同时,他们还研究了数据处理算法,该产品已应用在胜利油田河口、孤岛、石开、东胜、鲁明等多个油区。

抗腐蚀,不沾油 首款基于分段电容的产品

薄如纸片的共面电容,加上一块电路板,再搭配上分析软件,就可以实时监测原油当中的含水量。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成为世界难题。由于原油腐蚀性强,极易沾到电容上造成失效。程浩团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电容密封在PTFE材料内,这种材料被称为塑料之王,抗腐蚀,不沾油,耐高温和低温。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也是目前已知的首款基于分段电容的产品。

材料问题虽已初步解决,但技术攻关仍面临诸多挑战。以密封环节为例,PTFE材料固有的抗粘油特性反而成为技术瓶颈——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其与电容的有效结合,导致密封功能失效。面对这一难题,公司和合作方组成研发团队另辟蹊径,实现了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电路的密封。

其实早在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就率先开始基于分段电容的界面测量仪器。由于原油温度、成分参数动态变化,且有很强的腐蚀性、溶解性,开采过程伴随易燃气体,容易在传感器表面累积造成失效。面对种种困难,他们还没有研制出成功应用的产品。

初代产品研发一年 因问题频出无奈放弃 

目前,程浩团队研发的监测设备,已经升级为第二代。“我们第一代产品是不锈钢的,成本高,加工复杂。”他告诉新黄河记者,第二代产品很好地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而且更耐高温。  研发产品的过程,是煎熬且痛苦的。在研究之初,程浩曾充满信心,开发接近一年后,他们满怀希望地带着加工好的第一代样品进行现场测试,却出现传感器外壳与电极之间密封不严、高低温变形等一大堆问题。“那个时候真是痛苦的开始,我们前后改了三四十次,后来干脆放弃了第一代方案,采用PTFE作为密封绝缘材料研制出第二代产品,才达到最终要求。”他对当初的一幕记忆犹新。

据程浩介绍,他们主要从事智能仪器、嵌入式系统产品及精密电子设备研发,包含电容式原油储罐多相界面分析系统、智能接近传感器、超低温液化气体液位变送器,“我们研发的原油大罐盘库装置和多界面分析装置,已经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正面向全国各大油田推广。”

摄影:王铮  摄像:王春鹏  剪辑:王春鹏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