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王铮
2025年上半年,长清区城市管理局紧扣“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依托智慧城管系统的迭代升级与多元场景创新,构建起“感知敏锐、响应及时、协同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让城市管理从“粗放”迈向“精治”,为市民交出一份科技与温度并存的民生答卷。
视频织网+AI 赋能 让城市“感知力”触达每一个角落
针对城市治理“空间广、盲区多、发现慢”的痛点,长清区城管局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智能感知网”—— 整合自建视频系统与铁塔视联、共享视频平台,接入超2500路视频资源,将城区主干道、居民小区、施工现场等关键区域纳入“全时段监控视野”。
更值得关注的是,AI智能识别算法的深度嵌入,让视频平台化身24小时“智能巡查员”:占道经营、垃圾溢出、车辆乱停等高频问题一经出现,便会被自动抓取、分类分析,问题发现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查提升 70% 以上。科技的“慧眼”,让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
远程喊话+柔性执法 创新治理模式下的“温度法则”
面对流动性违规问题,长清区城管局跳出“人海战术”窠臼,推出“远程喊话+视频立案”创新模式。
执法人员通过视频广播云平台实时发现违规行为,第一时间远程劝离并留存影像证据,既避免了现场冲突,又实现了“非接触式执法”的闭环管理。这一“人在后台、事在前端”的治理方式,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情”,目前已覆盖城区重点点位,成为市民理解支持的 文明新风景”。
扫码上报+智能派单 构建全民参与的“治理微循环”
智慧城管系统与“市民通”小程序、二维码上报机制的深度融合,打通了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市民只需扫码、拍照,即可一键上报问题,后台系统根据位置与内容自动派单至责任单位,形成“发现—分派—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
2025年上半年,通过小程序办结问题264 件,办结率超99%,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74个社区网格与区、街镇三级力量协同作战,让城市管理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实现“问题发现零延迟、处置无死角”。
双轨协同+刚柔并济 破解治理“顽疾”的“智慧密钥”
针对权责模糊的“老大难”问题,长清区智慧城管中心发挥区城管委作用,打破“单一派单”模式,创新“数字督办+线下实勘”双轨机制:对闲置地块垃圾积存、设施破损等复杂问题,会同属地街道、职能部门进行实地勘察,并督促街镇、部门进行梳理汇总,提报区城管委办公室召开城管委联席会,厘清责任,推动多方联动整改。从“案件流转中枢”到“实地治理前哨”,这一转型让城市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题”,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长清经验”。
从“视频天眼”的精准感知,到“远程喊话”的柔性治理;从“扫码上报”的全民参与,到“双轨协同”的顽疾破解,长清区城管局正以科技为翼、以民生为基,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决策”跃迁。随着智慧城管系统的持续升级,这座城市将在科技与人文的共振中,绘就更富活力、更有温度的精细治理新画卷,让市民在“智变”中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