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人的新玩法——从“低头刨地”到“云上耕田”
新黄河  2025年08月10日

新黄河记者:牛伟密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一群“老”农人正用新思维、新技术、新平台打破年龄与土地的边界,演绎着“老把式”的“新农经”。果农刘长岭的故事,正是这一群体的生动缩影——他以新品种、新技术为犁,以自媒体为窗,以开放观念为种,在沃土与云端之间,耕出一条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新路。

新品种+新技术:土地长出“科技果”

老刘的“新”,首先破土于品种与技术的革新。2019年他流转50亩果园,毅然砍掉老旧果树,引种抗病性强、免套袋栽培的“鲁丽7号”苹果,这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李林光团队的杂交育种成果。这一选择,不仅降低了炭疽叶枯病、黑星病的风险,更通过“宽行密植”“一推二揉三压四定位”的整形修剪技术,让果园管理更高效。

更“新”的是他的生态种植理念:拒用化肥农药,以有机肥养地,用灭蚊灯物理驱虫,补种授粉树提升品质。这些技术革新了传统的粗放种养模式,让土地结出“绿色科技果”。

自媒体+新销路:老农民变身“新网红”

当夕阳的余晖为果园涂抹上深重的金色,刘长岭站在苹果树间,凝神注视着手机屏幕,他正在为他的自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老刘是“50后”,早已被时间镌刻成一位“老”农人。为了给农产品打开销路,老刘学着年轻人的样子,“玩”起了自媒体。抖音、快手、视频号,老刘的身影闪现在大家的眼前。镜头前,他满脸风霜却笑意淳朴,成为最独特的标签。从对着镜头磕磕巴巴“念课文”,到从容讲述果园故事,他硬是将手机磨成了“新农具”,把短视频拍成了“新农活”。

“我是果农老刘”的账号日益被人熟知,不仅打破了“农产品出山难”的困局,更构建起消费者与土地的信任纽带。老刘和他的果园故事正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穿越山岭阻隔,将甘甜送往远方。这种“云端直销”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老刘的“新玩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一个鲜活注脚。从科技种植到互联网营销,从经验传承到观念更新,“老”与“新”在他身上实现了辩证统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农业的活力,不在于农人的年龄,而在于思想的年轻;乡村的希望,不仅藏在田野的丰收里,更闪耀在“老”农人求新求变的眼眸中。如今,越来越多像老刘一样的“老”农人,正积极拥抱时代,以一颗对土地的赤子之心,念好乡村振兴的“新农经”。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