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部山区西营街道营南坡村党支部书记杨荣燕:从“的姐”到“领头雁”
新黄河  2025年08月14日

新黄河记者:牛伟密  

晨光熹微,群山雾隐。在济南南部山区西营街道营南坡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脚步匆匆的身影。村民们远远望见,便会亲切地招呼:“燕子书记,又去地里忙啦?”这位被乡亲们唤作“燕子”的,正是营南坡村党支部书记杨荣燕。四年前,她放下城里的出租车方向盘,毅然回到家乡。从服务乘客的“的姐”到勇挑重担的乡村“领头雁”,杨荣燕在个人奋斗与村庄发展的交相辉映中,带领乡亲们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幸福路。

从有形到无形:初心把牢方向盘

2021年初春,营南坡村老书记的一个诚挚邀约,在杨荣燕心中激起波澜。彼时,她正驾驶出租车穿梭于济南的街巷。城市的奔波虽能养家,却难掩对家乡的牵挂。“回村既能照顾家庭,更能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坚定了她返乡的决心。

辞别出租车的那一刻,杨荣燕深感责任之变:“过去只需握稳自己的方向,现在要带领全村找准前行的路。认准了路,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干出个样儿来给大家看!”

作为嫁入本村的媳妇,党员群众的高票信任让她倍加珍视。“这份信任重如山,绝不能辜负!”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杨荣燕坚定信念,她深知:唯有凝聚人心,方能汇聚起磅礴力量。针对部分党员在市区居住、参加组织生活不便的情况,她创新方式,将党员会议灵活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将党性教育融入家常话语。当党员们齐聚一堂,为村庄发展畅所欲言时,杨荣燕欣慰地说:“党员人齐了,心齐了,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营南坡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一次次务实地学习、讨论和实践中不断增强。

召开党员大会

从3万到22万元:实干铺就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让乡亲们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在村党员大会上,杨荣燕的话语掷地有声。为了改变营南坡村没有产业项目的状况,她积极对上争取乡村振兴项目。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考察,村“两委”将目光锁定在耐贫瘠、易管理的金银花种植项目上。

然而,推广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前几年有个养知了猴的,说得天花乱坠,结果没干一年就走了!”村民的顾虑像块石头压在她心头。面对质疑,杨荣燕没有退缩。她带领村“两委”和党员代表挨家挨户耐心解释,细算经济账:“这次是村集体牵头,流转费提前支付,务工报酬日结月清,我给大家立字据担保!”为了彻底打消顾虑,她又组织村民代表赴临沂、泰安等地的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并多次邀请农业专家、上级领导到村里实地考察论证。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请进来”答疑解惑,终于解开了乡亲们的心结。

春分时节,200余亩荒坡披上了新绿,金银花苗迎风而立。杨荣燕带头扎进地里,与村民们一同覆膜、除草、浇水,手上的茧子比握方向盘时更厚了。当第一茬金银花迎来采收,村民们捧着银白带黄的花苞,脸上绽放笑容——这不仅是珍贵的药材,更是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村民分拣金银花种苗

如今,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村集体收入从只有3万余元到年收入超过22万元,增收近20万元,同时,金银花产业项目带动了4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昔日的闲置土地,在党支部引领和广大干群的实干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从一车到一村:服务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暖民心。集体有了收入,就要把大家的急难愁盼解决好。”如今,方向盘已换成了沉甸甸的“百家担”,随着服务理念的升华,杨荣燕心里装的不再是一车人的安全,而是一村人的幸福生活。她常说:基层治理没有“单行道”,必须主动作为,全方位回应群众需求,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燕子,大风把电线刮断了!”清晨五点,杨荣燕接到紧急来电,她赶紧帮忙“找电工”;

“燕子,俺老两口孩子都不在跟前,怎么缴医保啊?”杨荣燕轻车熟路,立即帮着老人操作手机,办妥了业务;

“燕子,不知道谁家的羊把俺地里的菜啃了!”杨荣燕到每一个养羊的村民家中耐心询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如今村里一到中午,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营南坡村幸福院。营养可口的餐食、温馨的阅览角、棋牌桌和休息室,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78岁的周大爷满足地说:“到点就来,都成习惯了!幸福院照顾得好,这是给咱老年人办的大好事!”杨荣燕还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向在外务工的子女反馈近况,小小的幸福院成了连接城乡、传递温情的暖心桥。

营南坡村幸福院

夕阳洒金,田边晒架上铺满待收的金银花蕾。望着田间忙碌的身影,杨荣燕回想起初回村时的情形。曾经质疑“女人家干不成大事”的声音,早已被乡亲们“多亏了燕子书记”的赞誉取代。她知道,乡村振兴的征程依然漫长,只有深深扎根乡土,默默耕耘奉献,才能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留下营南坡村奋斗的印记。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宋小雨 杨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