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冬
电视机里传来除夕夜倒计时后的欢呼声,我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大意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好好好”。
这样的感慨源于最近跟亲近朋友的交流,意外得知我们的2024,都有不顺遂的经历,于是一致地发出了“中年人的世界好迷茫”的感慨。
不知这种“不顺”,是与我们本身有关,还是“年龄”,我想大抵是两者“二合一”的结果。
今天的话题,就从“中年人”开始讲起吧。
小时候,我搞不懂“过年”的意义。过年有什么,不就是普通的一天,为何要隆重到全中国来一场“人口迁徙”?
等到成年后,我才明白,在平淡的生活里,需要有“过节”的仪式感,要让人有期待、有约定,那么新年就是巨大“仪式感”的日期,让远离家乡的游子归巢,让漂泊在外的心有依靠,“过年”不仅仅是为了“过年”而过,这是一个旷日持久的约定俗成,是给一家子制造一个团圆的契机。
而到了现在的年纪,我也开始渐渐地从这之中“脱离”出来,“过节”除了与他人有关的仪式感,那么更是自我疗愈的“关卡”,在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喘息的几天时间里,给过去的困苦画一个句号,给未来的每一天做一个小目标,这的确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为了“充满电”,春节也给了每个人逃离原本生活的勇气,积蓄能量,加足马力“再战一年”。
这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喘息”。
今年过年我又很任性地“没在家”,在跟父母们吃完团圆饭后,我在除夕夜出发了。
当飞机在重庆上空等待降落时,我望向窗外,出现在机翼旁的画面是长江和一座跨江大桥。机上的乘客忍不住纷纷拿出手机来拍照,我坐的位置不佳,便将手机递给后座的一位面相和善的女士,想要她帮忙拍照,对方欣然答应,等手机还回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张绝美的画面组合:闪烁的航行灯、静默如谜的江水和一道道宛如垂虹的桥。
原本空荡的情绪刹那间充盈起来。这座包含与我平日生活完全不同元素的城市,唤起了我更多探索的兴趣——
这可能就是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的意义,在一个崭新的环境里,会因为一个陌生的善意而收获填补空缺的能量。
大足南山石刻,在参观完道教的石刻三清洞后,我遇到了两只脖子上套着红绳的“公务猫”,据说它们是为了防蛇,慵懒的小猫和它们身后南宋年间开凿的石刻在同一时空的“相遇”,有趣又神奇。
或许于我而言,2024年的困顿仍未完全消除,回想起来甚至像一场冗长又难解的噩梦,但如今总算有了喘息的时刻,回头望、抬头看,历历在目又魔幻虚无。但时间却没有停留,逼迫着我“跑步向前”。而在这期间,助我一臂之力的,莫过于生活里的那些暖意和善良。
短暂的几天假期很快就会结束,无论我们逃到天涯还是海角,终归要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里。所以“逃避”真的是暂时的,生活继续,太阳照常升起,而积蓄足够能量的我们,也应像故事最后常常出现的那句“一往无前”。
▲点击查看专题
编辑:李明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