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 从时间归来,向春天出发
新黄河  2025年02月01日

编者按: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时间的尽头与发端。在光阴的年轮前,每个人的生命细节或许渺小,但万家灯火所映照的团圆、美好、希望,却是凛凛大写的现代文明。 黄河时评现推出“从时间归来,向春天出发”春节特别策划以飨读者。

作者:李焜染  

除夕的清晨,我被敲门声扰醒。撩开窗帘,看到对面楼上零星的灯光,太阳还没出,于是又回到被子里,睡到八点多。再次醒来时,明媚的阳光已经把对面整个楼照亮了。看来天气也知道过年,阳光照进屋里,屋里也变得暖暖的。

每至年关,城市的街灯便会格外绚丽。我家乡的城市,临近除夕前,路灯会被装饰成灯笼的样子,有的也会被挂上发光的中国结,年的符号,就这样在灯光的衬托中与城市场景融合。而家家户户门前,早已贴上了春联,有的还挂上了大红灯笼,顿时显得生气勃勃,关上门家中无人,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走出门去找住在不远处的奶奶,每年除夕,家里人都会在奶奶家团圆。奶奶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我沿着街边的小路,慢慢地走,寒冷的风把脸和耳朵吹得冰凉。在乡村,除夕大部分是回家过年的人和车,和亲人家团聚,攀谈,瓜子和糖果装满小朋友的口袋。

路上,城里的本地汽车被外地牌照的小汽车包围,车里的人提着备好的年货下车,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在家的地方会聚,穿过小城最热闹的街道,在两旁堆满笑容的熟悉面孔里,用方言说出那句最幸福的问候:过年好。

春节前,家乡便开始举办各样年集,集市上的年货琳琅满目,卖锅碗瓢盆、衣服、鞋和布的扎堆在一起,然后是卖水果、零食的,最后是卖肉类、海鲜和蔬菜的,大集从小街的西头一直延伸到东头,足足有百十米。大集让新春的年味更足了,归乡的游子融入到这份年味之中,他们既是春节仪式的造梦者,也是春节景观的一部分。

在寒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在路边看见了两个摊位,一个是卖糖葫芦的,一个是卖春联的,摊主正在给来买糖葫芦的小朋友装袋,一旁的大人看着,笑意布满了脸颊,也许他在想着一会与家人团聚的欢愉。

敲门而入,家里人正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奶奶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以及穿着红色衣服的乡亲,人与故乡的距离,有时不仅是路程的距离,还有心理的距离。身处故乡时,总是惦念他乡的繁华,而在他乡逐梦时,又总是怀念故乡的港湾。

我融入到包饺子的队伍中,家里人说今年馅儿和去年不同,今年饺子里放了硬币,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一阵鼓掌,猜测着今年谁会吃到这样的饺子,奶奶坐在一旁看着我们,时间能够重复往返、柳暗花明,已经是最值得庆祝之事了。

过年前两天,家乡下了一场大雪,透过窗户,还能看到片片雪迹。寒风一吹,红色灯笼随风摇动,月亮从天空一侧出现,慢慢变大,慢慢清晰,直到月光把整个小城照得透亮,所有人都希望这样的夜晚可以长一点,再长一点……

点击查看专题

摄影:李焜染  编辑:李明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