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晨风被封禁,围绕他的争议该如何平息 | 黄河时评
新黄河  2025年10月02日

主流社会应该尝试与年轻群体建立更直接的对话与互动机制,不应该视年轻人那些对社会或许并不成熟的思考与感知都是无病呻吟。

新黄河评论员:李明  

近日,有媒体发现网红户晨风全网账号被彻底封禁,且无法通过搜索找到账号,账号主页已无法查看信息。

此前,户晨风因为将消费者按照手机品牌划分为“苹果”和“安卓”的概念而备受争议,在他的逻辑中,安卓用户象征廉价、低端、劣质,苹果用户则象征精英、高端和优质,这套标准更延伸出一套完整的“鄙视链”,将住房、汽车、消费习惯乃至学历等都进行对应划分。浙江宣传在评论文章中评价称,其言论容易误导部分年轻人,本质是通过片面的现实来佐证其偏见,这种内容误导年轻人陷入预设的情绪陷阱。

稍有理性的人都会对户晨风的极端言论嗤之以鼻,如今其被封禁,只要是平台惩戒有据,其理当为自己言行负责,今天我们更想讨论的是,作为一个备受青年网民关注的网络大V,围绕他的种种对立情绪该如何平复?

从国货与进口,再到收入、学历、居住城市以及社会风俗,在户晨风发起议程设置后,经常看到评论区呈现出各种极端的观点交锋,有的把户晨风的宣泄言论当作启蒙语录,有的对户晨风的批判又显得用力过猛。这恰恰折射出青年群体对社会议题的理性对话之难。正如有学者分析的那样:热衷于公共讨论的青年群体“在展现出分散性、隐匿性和自由性等行为特质的同时,也存在易盲目冲动和从众跟风的心理弱点。”

户晨风的走红得益于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给陌生人买生活用品,他选中的人大多是境遇不佳、生活艰辛的普通劳动者和老人,在一个女建筑工人的视频中,女工人不好意思地对他说,你看我身上这么脏,户晨风安慰她道,不脏,劳动人民是最可爱的。这让他收获了不少好感,青年群体也容易代入进去。

其实,户晨风身上表现出的一些特质更像是某些青年人的缩影,他们关心社会正义,对普通人的苦难抱有同情,却常在算法与流量的裹挟下,从真诚的思考滑向情绪化对立;他们渴望表达,却受限于生活阅历与认知框架,容易被非此即彼的极端逻辑吸引。

户晨风作为二十几岁的青年人,他对世界的认知有种种局限,只不过互联网上的因缘际遇将他放到了这个被瞩目的位置上,他注定难以寄托同一代人的迷茫与思考。封禁之后,该如何抚慰这些年轻一代,显然又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短期看,对于内容平台来讲,应该对一些引发极端撕裂的博主降低推荐权重,不可因贪图流量而助长戾气之风,此外,还必须认识到,如今的思想市场上,年轻人占有不小的份额。关心时事、提出见解早已非中年网民的专属。主流社会应该尝试与年轻群体建立更直接的对话与互动机制,不应该视年轻人那些对社会或许并不成熟的思考与感知都是无病呻吟,只有当良性的思考得到及时回应,极端观点才会没有生存空间。

互联网上的纷争是真实社会的镜像。如何抚慰这些关心公共议题却易陷偏执的年轻人们,从长远看,还是要多方面发力,比如,更阳光透明的职场,更通达向上的流通渠道,更理性包容的公共讨论场,而这些改变又难以单兵突进,注定又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有序进行,绝非涓滴之功可成,但是其速度却直接关系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观——这急不得,更慢不得。

编辑:俞丹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