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评论员:李永
10月13日,媒体报道,美团目前在晋江、绍兴等7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用户和骑手屏蔽用户功能,如果遇到顾客辱骂、恐吓威胁等场景,可在评价页面勾选“不再为该顾客送餐”,提交录音等证据审核后可屏蔽成功。一位外卖骑手最多可同时保持屏蔽两个客户。设置后365天之内不会接到该用户的订单。客服表示这一功能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开放,后续也会进一步推广,但不确定具体时间。
“就该这样,外卖员也应该有选择权”“最多屏蔽两个太少了”“支持,有些消费者对骑手真的没有基本尊重”……对此,支持者众多,也有人担心“屏蔽功能”会否被滥用,还有人认为“没啥用,最终还得安排其他骑手配送”。应该说,支持和担忧都有道理。不同心态的交汇点,不在于可以不可以有屏蔽功能,而是如何在尊重骑手与保障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
给骑手屏蔽用户的权利,是一种纠偏。你是否听过这些扎心故事:有的骑手因为拒绝用户“超时赔偿50元”的无理要求,遭对方辱骂“底层垃圾”;有的因电梯延误送餐,遭诅咒“出门被撞”;有的甚至因为拒绝帮助倒垃圾被辱骂。顾客差评投诉有渠道,骑手遇到刁难苛责,又该如何自处?就在不久前,上海某小区因外卖配送规定引发骑手集体拒单,有居民加价5元转单3小时无人接单。这背后,失衡的平台规则难辞其咎。平台为竞争过度追求顾客满意率,纠纷处理规则如同单程票,“顾客投诉,骑手受罚”成为息事宁人的法宝。失衡的规则或许适用野蛮生长,却无法支撑起长期健康发展,甚至埋下群体对立的隐患,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有人担忧骑手的屏蔽权会否被滥用,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但不必过虑。据报道,平台并非“一键屏蔽”,而是通过语音识别、历史订单、骑手记录等工具交叉验证。寻常对待骑手的用户,理论上就不会被屏蔽。那么,如果被屏蔽,顾客是否该知情?是否可以辩解?从平台规则来看,一名骑手最多只能同时屏蔽两名客户。这就意味着,只是下一单换人来送,并不意味着被屏蔽的顾客无法订外卖,除非后续任何一位骑手都选择屏蔽——这种极端情况,相信一般人不会遇到。如果因此而打破新平衡,一定会触发进一步的纠偏机制。政府、市场、民意的合力调节,本就是社会运行的韧性所在。
更应该看到,尊重和保护新就业群体,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目前,我国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超过8400万人,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次。“两个轮子”的外卖骑手、“三个轮子”的快递小哥、“四个轮子”的网约车司机……编织起便捷生活新体验、新获得感,成为吸纳就业、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初,中央社会工作部等8部门联合出台措施,指导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要求城市推进友好场景建设。同时敦促平台企业履行责任,维护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合法权益。好的制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让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体面前行。美团宣布将于年底前全面取消骑手“超时罚款”,多个平台逐步为骑手缴纳社保,现在又有了骑手屏蔽客户的试点,都可视为政策暖风的具象落地。
尊重是双向的温暖,将多元力量融入善治大局,才有和谐友善、守望相助的美好生活。关爱新就业群体,等于关爱我们自己。一份更加安心的外卖,从更为和谐的相处开始。
编辑:俞丹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