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红舞鞋》剧组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取景拍摄期间,剧组车辆驶入禁止车辆通行的银杏大道,撞死师生共同喂养的“团宠”流浪猫“小橘子”,引起学生和网友一致谴责。更让网友愤怒的是,剧组在道歉声明中将责任轻飘飘归为“司机疏忽”,对“禁行区行车”“超速”等核心问题避而不谈,特意强调剧组秉持敬畏生命的创作理念,却仍将师生们珍视的“小橘子”称作“流浪猫”,对生命的冷漠跃然纸上。
剧组的错误从来不只是“撞死一只猫”那么简单,而是对规则与生命的双重漠视。明知银杏大道是步行区、校园限速10km/h,却仍搬走路障强行驶入,还超速行驶。这种操作背后是被滥用的特权:一被允许进入校园拍戏,就将行事逻辑凌驾在校园运行规则之上。进入校园拍摄,不是“占场拍戏”,需要遵守每一条规则、尊重每一个生命。
“小橘子”的悲剧,折射出剧组对公共规则的漠视,也将校方的责任缺位暴露无遗。相较于剧组的傲慢与无知,校方的“隐身”更显刺眼。有人可能会说,不过是撞死一只猫,是否过于小题大做?这次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外来剧组公然在校园内超速行驶,对师生安全的潜在威胁却被无视。
象牙塔之内,校方非但没有守护校园这一方净土,反而从头到尾责任缺位。首先是批准的疏漏,校方允许剧组进入校园拍戏,是否评估过其可能对校园秩序带来的影响?是否与剧组有过约法三章?其次是监管的缺失:步行区为何能让车辆随意驶入?限速规定是否沦为空谈?最后是应对的不作为:直到舆论发酵,校方也未主动发声。
校方似乎忘了,校园本不是“商业片场”,而是教师和学子的“家园”,对外部团队的放任,就是对师生的辜负。
其实,剧组进校园拍摄本可以双赢:校园的人文氛围能为作品注入温度,学生也能借此接触艺术创作。但“双赢”的前提,是剧组守规矩、校方尽责任。“小橘子”的离去,也对大学校园允许剧组进驻拍戏敲响了警钟:校方一定要守土有责,把好“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全链条责任,完善外来人员与团队准入与监管机制,对违规团队果断说“不”。
唯有剧组重拾敬畏、校方扛起责任,才能不让校园的人文温度,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误”里。毕竟,没有观众会为“染血的红舞鞋”喝彩,也没有师生会接受“失序的校园”。(作者:杨羽飞)

编辑:李明 校对:汤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