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分钟办出健康证,谁在给“带病上岗”开绿灯?
新京报  9小时前

只有从源头上杜绝健康证办理乱象,才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公共卫生安全扎牢篱笆。

54分钟内速发证件,指尖采血代替静脉采血,取消内科及胸透……近日,央视曝光了健康证办理过程中的乱象,引发舆论关注。

从报道看,一些医院、体检中心等机构在健康证办理中的违规操作,可谓触目惊心。例如,记者在天津仁泰体检中心互换身份替检,全程无人核对信息,且取消内科体征检查,三天速发证件。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华晨医院更是略过核验身份环节,体检表无照片、信息手写、漏洞百出。

更有甚者,有医院用理疗推销代替内科检查,加入推销群后,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等病症体检在只抽了一管血的情况下就顺利通过。此外,还有一些劳务中介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形成了完整的造假产业链。这些乱象严重损害了健康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健康证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传播而设立的重要门槛,尤其对食品、餐饮、医疗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健康证更是其能否上岗的重要前置条件。

然而,本应严谨规范的健康证办理流程,如今在一些地方却漏洞百出,尤其是一些医院、体检中心等机构,本应是健康证办理的把关者,却沦为乱象的制造者、造假的参与者,让人震惊。

乱象背后,是已经形成的健康证造假发证利益链作祟,而部分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机构则是这条利益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健康证办理市场需求大,部分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主动降低体检标准,减少检查项目,简化检查流程,甚至与劳务中介相互勾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 “造假产业链”。

劳务中介招揽需要办理健康证的人员,医疗机构则“配合”进行虚假体检,快速发放健康证,从中牟利。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健康证办理的正常秩序,更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从源头扎紧健康证办理的 “篱笆” 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对此乱象,必须重拳出击,及时整治。一方面,要对曝光的医院、体检中心等开展专项检查与整治行动,聚焦问题疑点逐一核查;另一方面,对于查实参与造假的机构,应依法吊销其相关资质,同时依法依规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形成强有力震慑。

在此基础上,可以此为契机开展更大范围专项检查,加强对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机构的监管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健康证办理流程的信息化,建立统一的区域性健康证办理平台,实现体检信息的实时录入、更新与共享,利用技术手段让健康证办理在阳光下进行。

目前,鉴于制售虚假健康证已经形成完整的 “产业链”,还要开展全链条的清查、整治。对于劳务中介等参与健康证造假的其他主体,也应严厉打击,切断造假、售假产业链。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行业对健康证重要性的认识,严把健康证审核查验关。

健康证不容造假。只有从源头上杜绝健康证办理乱象,才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公共卫生安全扎牢篱笆。(和生)

相关报道:

不到1小时就能速发证件?央媒曝光健康证办理乱象

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