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吃上热乎“外卖”,考验高校治理创新
潮新闻  2小时前

庞大的外卖单不能及时疏导出去,就会在某一个地方堆积起来,损害的仍然是学校的形象。只有迎难而上才是唯一的路径。

图源湖南日报公众号

开学季,随着大学生陆续入学,一些高校开始出现外卖拥堵情况。湖南多所高校门口每到用餐时间,数百份外卖铺满校门两侧,学生反映找外卖的时间比吃外卖还长。这一幕被网友调侃为“外卖盛宴”。如何让学生高效吃上热乎外卖,成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外卖进校园之所以屡屡引发争议是因为这道看似简单的外卖配送问题,实则是一道考验高校现代治理能力的综合题,其背后是效率、成本、安全与体验的多重博弈。首先,要满足的需求很不一般。午间和傍晚短短一两个小时内,校园订单量呈井喷式爆发,对运力需求达到极限,一个环节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其次,要跨越的空间兼具封闭性与复杂性。校园不比小区,面积广阔,楼宇布局错综复杂,加之出于安全考虑的门禁管理,使得外卖员“进门难、找路难、上楼难”,配送时间成本激增。最后,利益诉求多元,难以调和。学校要安全与秩序,学生要便捷与实惠,外卖员要效率与收入,商家要销量与利润。众口难调,将一个简单的物流问题升级为一个复杂的治理困局。

这就决定了,外卖问题很难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高校要对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拿出决心和勇气。拒之门外肯定是不行的,外卖市场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为设限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应对也非良策,庞大的外卖单不能及时疏导出去,就会在某一个地方堆积起来,损害的仍然是学校的形象。只有迎难而上才是唯一的路径。

要拿出智慧。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案,要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充分了解。有些高校围绕生活区,布设快递柜,量大点多,布局合理。但势必会抬高建设成本,挤占公共空间,给管理增加了难度。有些高校则采取了与外卖平台合作、共管共治的方式,加强对外卖员入校园的管理,但投递效率难免受到了影响。有高校设立中转中心,请来第三方公司进行二次配送,其优点是安全有序,缺点则不利于竞争,容易形成校内垄断。学校需要在兼顾效率、成本、安全基础上,以人为本,结合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合理取舍,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解决方案。一个方案不可行,不妨换一个,甚至可以综合很多方案的优点设计新方案。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往往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系统。

更要从观念上进行革新。一些学校的做法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其成功原因绝非偶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从“被动管控”转向“主动服务”,从“单一禁止”迈向“系统治理”。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完成了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在服务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痛点,在服务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很多大学习惯于强调管理的重要性,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这种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讲管理更要讲服务。教育的本义是培养学生,从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来说,提供好的服务远比单纯的管理要重要得多。

大学外卖“最后一公里”,丈量的不仅是距离,更是一所大学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它考验着管理者能否将“象牙塔”的秩序与市井“烟火气”的进行巧妙融合。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定能找到让各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