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近千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因偷逃税被查处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实名举报人樊女士称,她已拿到税务部门出具的查处结果告知书,900多万粉丝抖音网红“小影夫妇”,因偷逃税被广东佛山市税务局稽查局查处,合计追缴税费17824796.59元,罚款5973287.46元,合计金额高达2379万元。
令人咋舌的是,面对处罚,当事人不仅毫无悔意,反而在直播间公然叫嚣:“没有哪个网红的税务是规范的”“少在这儿夸大其词,还要封我的号?你算老几啊!”……如此态度,不禁让人疑惑:这般嚣张,究竟哪来的底气?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市场主体应尽的义务。任何行业、任何身份都不能成为逃税的理由。“小影夫妇”通过注册多个主体、频繁注销店铺、使用私人账户收款等方式隐匿收入,已经不是简单的税务疏漏,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违法行为。被查处后仍口出狂言,既是对法律尊严的漠视,也是对公共价值观的挑战。
这种“嚣张”背后,或许隐藏着某种侥幸心理。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部分从业者误以为“流量即特权”,甚至有人觉得“大家都这么干”,形成“法不责众”的错觉。“小影夫妇”在直播中声称“没有一个达人的税是规范的”,恰恰暴露出这种扭曲的认知。殊不知,法治社会从来没有“灰色地带”,更没有“特权豁免”。
税务监管的网正在越织越密。从2021年文娱领域税收综合治理启动,到今年10月起互联网平台须向税务部门报送经营者收入信息,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家正持续加强对新业态的税收管理。任何企图通过拆分收入、转移账户、借名经营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都将面临越来越高的风险。特别是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偷税漏税行为已难有容身之地。
更值得思考的是,平台作为网络经济的载体,应当承担起更多管理责任。是否应将“依法纳税”作为主播准入门槛之一?是否应对已查实存在偷逃税行为的主播采取限流、停播乃至封号等措施?只有形成偷税必究、失信必惩的行业共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某些人的侥幸心态。
本次事件中,23位消费者的实名举报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较真”精神,正是法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成为税收监管的眼睛,每一个举报都可能推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小影夫妇”的嚣张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部分网络从业者在法律意识上的缺失。狂妄嚣张、无知无畏,“栽跟头”只是时间问题。补缴税款和罚款只是违法必究的第一步,绝不代表可以继续漠视规则、挑战底线。真正的底气,不应来自粉丝数量或收入高低,而是来自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自觉。
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流量再大也大不过法律。只有守住法律底线,才能在直播这条路上走得稳、走得远。否则,再高的楼,也可能因根基不牢而一朝倾覆。(陈广江)
编辑: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