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有关部门对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湖南省耒阳市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童车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的典型案例,引发关注。
通报给出了一组数据上的核查与对比:耒阳市多次在内部材料和媒体上夸大宣传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投产;然而实际上,目前童车产业园仅建成投用2栋厂房,只有1家童车组装企业和4家配套小微企业入驻。数据相差之悬殊,问题之严重,令人震惊。

“童车小镇”产业园项目一期。资料图
近年来,打造“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颇为流行。有的确实搞出了特色,也聚拢了人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个别地方盲目跟风,仓促上马,或建成后无人问津,或烂尾成为“崭新的废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耒阳在此前的宣传中称“正在建设全省名副其实的‘童车小镇’”,还提出打造“百亿级”童车产业园。但现实却给当地上了一课:耒阳当地根本就不具备童车产业集聚发展的条件,2024年产值仅有2165万元、税收25.7万元。硬上,只会留下硬伤,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早就明确,“遵循规律、质量第一”是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各地应当遵循经济规律、城镇化规律和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不下指标、不搞平衡,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说到底,搞出虚空画大饼的“童车小镇”,还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一些地方的决策者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忽略了发展产业要立足实际,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导致“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政绩观正,决策才不会偏。只有通过严谨的调研、论证,实事求是地从当地客观条件和民众实际需求出发,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才能真正搞出名堂。
此外,在具体执行中,政绩也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编造和夸大产业园区的相关数据,给当地带来的不是机遇,更不是福利,而是沉重的负担。
实干不是蛮干,有为不是妄为。想干事、爱干事的热情可嘉,也应该有,但必须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无论规划设计还是执行落实,都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童车小镇”翻了车,是一次深刻的教训。纸面上的虚假政绩,终究纸包不住火,事实证明,打造“特色小镇”也好,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也罢,还是要脚踏实地,接当地的地气。
编辑: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