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凤阳鼓楼瓦片脱落:去年竣工今年损坏,是一个危险信号
澎湃新闻  10小时前

去年刚维修竣工,今年大面积损坏,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5月19日傍晚,安徽凤阳县鼓楼上的瓦片发生大面积脱落。现场视频显示,鼓楼最高层的一面斜坡上的瓦片不断往下掉,目击者称持续一两分钟,现场烟尘弥漫。

20日上午,安徽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通报鼓楼楼宇瓦片脱落情况:鼓楼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台基上的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鼓楼楼宇顶部东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

通报还称,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就是说,瓦片脱落事故距竣工验收才刚刚过去一年多。

据当地的通报,的确不是之前网传的“鼓楼坍塌”,但却是鼓楼歇山顶整个斜坡的瓦片几乎全部脱落,不少媒体报道时形容为“瀑布式脱落”,这恐怕难以用“部分脱落”来概括。

要说明的是,凤阳的鼓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仿古建筑,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凤阳鼓楼又名明中都鼓楼,明中都是明代建造的第一座都城,是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鼓楼就是明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台基上的楼宇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三重檐歇山顶,“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清末鼓楼被毁,只留下台基;目前的楼宇是1995年重建。

可见,凤阳鼓楼虽然楼宇本身只是仿古建筑,但其台基是货真价实的、建于明朝的省级文保单位,而且文脉悠长、底蕴深厚。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底蕴,所以更要珍惜文物,不能把这起事件就当成普通的“现代建筑落瓦片”,而考验我们如何传承古代文明、守护历史遗产。

去年3月维修工程刚刚竣工,为什么今年5月就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故?这起事件应该进行全面的、认真的调查:维修设计方案有没有问题?施工当中有没有偷工减料、野蛮操作?监理的责任在哪里?政府监管责任有没有落实?鼓楼楼宇的其他地方是否安全?……公众期待一个严肃的调查结果。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文件还强调,“文物保护,基础在县”,要强化监管,守土尽责,敢于担当。

这起事件万幸没有发生人员的伤亡,万幸还只是瓦片脱落,但是绝对不能麻痹松懈。去年刚维修竣工,今年大面积损坏,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需要当地举一反三,全面复核当地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特别是要严格审视明中都保护项目当中可能存在的质量疑点、施工问题。

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