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阴阳菜单”吓退外地游客
新京报  9小时前

▲博主展示“阴阳菜单”。图/南都N视频

近日,有博主反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餐厅涉嫌“缺斤短两”“阴阳菜单”:本地人消费羊肉只要198元,外地游客却需支付298元。

8月2日,据媒体记者从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已对涉事餐饮店现场检查核实,并于当日立案调查。下一步,将对调查核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外地游客慕名到大草原旅游,本来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然而,同一款“特色羊围脖”,卖给外地人与卖给本地人就差出100元,这样的“生意经”无异于欺客、宰客,毫无诚意。

总把外地游客当“肥羊”,挥刀就砍,怎么可能让人“近悦远来”?长此以往,不仅会硬生生地把游客逼走,也会损害当地的旅游环境。菜单价格如此多变,地方旅游形象不容阴阳。

事实上,类似“阴阳菜单”事件并不鲜见,且多发生在旅游城市。2024年8月,山西大同一面馆因同一碗刀削面卖给游客11元、卖给本地人7元被立案调查;2023年12月,哈尔滨一饭店设置阴阳菜单,同样菜品外地游客比本地人贵100元……

这些餐馆为啥总喜欢“阴”外地游客?这或许与部分经营者的认知有关。他们习惯性地认定旅游就是“到此一游”。这种“一次性”思维体现到经营上,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求常来常往,但求一次赚够。

此外,“阴阳菜单”事件频发,恐也与惩戒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太低有关。设置两份菜单,涉嫌违反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等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规定,一般处以5000元的处罚。更不要说,对不少餐馆甚至连这样的处罚也做不到。

是时候,正视“阴阳菜单”问题了。明码标价、公开透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件,要想让外地游客也能放心消费、消费了不后悔,起码要做到内外无别、诚信不欺。餐饮价格就是一条水位线,能够清晰地看出地方经济秩序的成色。

餐饮经营者固然要树立“长期主义”的思想,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常态化监管,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类似“缺斤短两”“阴阳菜单”事件,彻底打消个别无良经营者的侥幸心理。

比如,引入技术手段,实时监管旅游旺季的餐馆菜单价格异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介入价格举报的核查等;强化行业自律,建立“黑名单”制度以强化惩戒等。

近年来,很多地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给出各种优惠政策精准引流,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需要意识到,旅游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全程、全息、长期的过程;不光要刺激消费,还得保证公平公道;不光要示人优惠,也要惩戒顽劣。

这也对当下的地方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管理者要更加注重细节,以精细化治理不断完善优化吃、住、行、娱、游、购等各个环节,全链条落实治理责任,真正做到公平交易、放心消费。不然,游客兴冲冲地来了,结果却大失所望,怎么可能会有“口碑”和“回头客”。

必须看到,任何宰客、欺客的恶劣行为,都是对地方形象的严重灼伤,其损害更需要长期的修复补救。此前一些地方发生侵害游客权益事件后,多年后仍被时时提起就是明证。

编辑:杨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