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订单抽成知多少?清华调研:月度平均抽成15.3%,九成司机低于20%
新黄河  7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冉  

网约车平台包括聚合平台作为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中间方,会从乘客支付的费用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收入,这就是抽成,也叫“佣金”。抽成比例直接关系司机收入,也影响服务质量,受到各方关注。9月27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相关团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显示,实测的全部滴滴司机月度平均抽成15.3%,九成司机月均抽成低于20%;71.8%的司机在问卷中高估了自己的抽成比例。

报告显示,本次研究在今年7-8月展开,共对894个滴滴司机进行问卷调研、与31位司机深入访谈,并获768位司机许可对其“收入报告”照片取证。

报告认为,电动车在能耗与维护上的优势,使其在高频运营场景中显著降低司机的运行成本;与此同时,充电耗时、充电桩分布、续航焦虑等隐性成本仍是司机的重要考量因素。

全部调研司机中,约49.0%的司机月均抽成比例为15%~20%,24.6%的司机月均抽成为10%~15%,4%的司机月均抽成为负数。将实测的全部司机整月的乘客实付和司机实收合并计算,得出月度平均抽成为15.3%,略高于滴滴公布的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的14%。考虑调研取样偏差,数据较为接近。

调研发现,71.8%的滴滴司机高估了抽成比例。超三分之一的司机误认为月均抽成高于25%,但以拍照留存的数据验证,768位司机中仅有1人月均抽成超过25%。报告认为,多数司机对抽成感知偏高,可能是更关注单笔订单抽成、极少关注月度账单;因“损失厌恶”更易记住高抽成订单,而忽视低抽成和负抽成订单;对平台透明化措施的了解不足、受不实信息的影响。报告提醒,平台应该优化信息展示,降低司机理解门槛。

该报告还分析了滴滴司机的构成和收入情况。据调研样本,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中壮年是滴滴司机的主力群体:36-45岁司机最多,占比39%,其次是26-35岁和46-55岁的司机,分别占比28%和27%;从学历分布看,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司机占比75.4%。

本次调研的滴滴司机平均月收入超过8000元,但呈现显著的群体和城市差异。其中,上海司机平均月收入最高,达到1.4万元,北京和深圳也保持在1万元左右。但中小城市则受制于市场和价格水平,收入处于相对低位,且更多呈现兼职特点。

从年龄维度看,36-45岁、46-55岁司机群体月均收入最高,分别为8802元、8506元;学历维度,高中学历群体月均收入最高,为8693元。报告认为,这种年龄和学历上的收入特征,验证了网约车司机是以服务为导向、多劳多得、高度包容的就业形态,为社会各类群体,尤其是在传统就业市场可能处于劣势的人群,提供了凭劳动吃饭、用服务说话的公平舞台。

这些司机选择跑网约车的主要动因在于灵活性与收入,而滴滴平台在撮合效率、垫付机制和补贴奖励方面的优势最获认可,其次是安全、体验等方面的保障。

报告认为,平台抽成留存大部分会通过乘客优惠和司机奖励/补贴反馈双方,还有一部分用于夯实司机和乘客权益保障、完善安全和体验、技术研发等能力建设,以及支付纳税和经营成本。该机制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抽成形成“水库”,再根据供需关系和基建需求反哺司乘的运营模式,优点是可以高效解决供需和保障,形成可持续性生态,缺点是理解成本较高。

事实上,今年8月底,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出行将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出行则降至22.5%,引发各界关注。

此次下调抽成比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交通运输部门多次强调要保障司机合法权益,降低过高抽成。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就抽成问题屡屡约谈网约车平台,明确要求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保障司乘合法权益。

业内观察,市场竞争压力也促使平台作出改变。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司机成为各平台争夺的关键资源。过高的抽成、拥挤的行业使得司机收入减少,部分司机选择离开平台,甚至离开网约车行业。平台降抽成,有助于增强自身竞争力。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