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安全局答新黄河:全国17万枚在用的放射源和33万台射线装置安全受控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7月11日电(记者李运恒)7月1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房山)举办202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联合新闻发布会,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相关工作情况。会上,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一司司长李治国在回答新黄河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运行核设施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在建核设施建造质量总体受控,全国17万枚在用的放射源和33万台射线装置安全受控,全国的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发布会现场,新黄河记者提问中方代表关于中国当前的核安全总体状况。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一司司长李治国表示,中国始终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的原则。到2025年的6月底,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的机组一共是112台,位居全球第一。另外还有民用研究堆22座,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21座。

李治国介绍,中国的运行核设施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在建核设施建造质量总体受控,全国17万枚在用的放射源和33万台射线装置安全受控,全国的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此外,李治国在发言中还提到,当前全球的核事业正在步入一个新质发展的阶段,中国的核安全监管既面临着气候变化影响,供应链可靠性等全球的共性问题,也面临着核电规模大,首堆新堆多,同址群堆多等个性挑战,保障上百台机组近百年安全运行,确保核电建设规模化高峰期建造质量,成为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样背景下,中国的核安全监管机构秉持开放、透明、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全范围的核安全监管综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