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电影海外票房不断刷新纪录,截至8月底已超7.7亿元人民币。国产影片持续发力,暑期档、国庆档多部影片在海外热映,在全球市场构建起更立体的中国影像叙事。
中国电影出海势头强劲
国际传播效应显著提升
2025年1-9月,国内电影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春节档、暑期档的多部国产电影同步发力实现海外发行,并收获亮眼成绩。春节档电影《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片陆续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作为春节档的 “票房黑马”,《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拿下154.4亿元的全球总票房,更以超4亿元的海外票房成绩刷新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则延续前作《封神第一部》的国际影响力,海外发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暑期档,国产电影的海外步伐并未停歇,《南京照相馆》《东极岛》两部影片接续出海,登陆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以细腻的叙事与人文关怀获得海外观众青睐。
从海外市场反馈情况来看,动画电影、动作类型片备受海外观众喜爱。今年暑期档的二维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融入了大量东方元素,展现了勇气、梦想、自我认同等主题,让海外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研究员 孙佳山:2025年中国电影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传播效应,尤其是结合过去几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来看,有着明确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趋势。
从VR“逛盛唐”到太空“看蓝星” 创新表达打开中国电影出海新空间
今年以来,持续迭代的电影类型创新,正为中国故事开辟更广阔的出海路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碰撞,产生了更加贴合观影人的文化视角和表达方式,成为国产电影在海外“圈粉”的重要原因。
近期,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在海外多个国家及地区展映,吸引了众多海外观众,观影者头戴VR设备,在电影中虚拟导游的带领下,“走进”盛唐宫殿,在电影中,唐代诗词、歌舞、建筑等文化元素,不再是银幕上的静态展示,而是可互动的鲜活场景。
《唐宫夜宴》通过XR技术与大空间交互设计,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盛唐亲历者”,带给海外观众新奇的观影体验。
大象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宫夜宴》制片人 王男:目前《唐宫夜宴》在法国戛纳、巴黎,在日本以及东南亚都有落地。在国外的展映过程中,其实是得到了非常多的积极反馈。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新兴的表达方式去做一个文化交流。
中国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近日也陆续在英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国亮相,影片以航天员视角呈现了他们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的非凡旅程,该电影已翻译了十六种语言版本,并在海外受到了全球纪录片买家与导演的高度关注。
发行端“主动求变” 中国电影出海“加速跑”
伴随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其海外发行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电影从业者主动拓宽宣发渠道,加快影片海外上映节奏,力求让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大声量。
据了解,过去中国电影出海的路径相对单一,尤其是艺术电影,大多依赖电影节展映与海外观众见面。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业电影开始尝试“海外直发”模式触达全球观众,更有部分影片主动寻求与国际化发行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宽海外宣发渠道。
除了发行路径的拓宽,海外与国内电影上映的“时间差”也在不断缩短。今年春节档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国内定档后迅速锁定北美和东南亚院线资源,实现准同步上映。业内人士表示,同步上映,既是内容国际化表达的自信,也是中国电影全球宣发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
如今,电影从业者们已将国际化传播意识前置到创作的全流程。在影片前期筹备阶段,就会充分考量海外观众的认知习惯,从字幕翻译的精准度,到镜头语言的运用、叙事节奏的把控,再到文化符号的呈现方式,为中国电影出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期热门视频
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