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画传》:“腰杆挺得笔直”的生命轨迹和精神图景| 假日读好书
新黄河  昨天 08:39

新黄河记者:徐敏  



在当代文学史上,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分量最重的文学作品之一。陈忠实的一生,也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写好一本书”的典范。作家邢小利的传记作品《陈忠实画传》以陈忠实人生中的二十六个重要节点为脉络,辅以二百余幅陈忠实的个人影像、手迹等珍贵资料,通过“画传”这一独特形式,还原了茅盾文学奖得主、《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陈忠实曾说:“回首往事我唯一值得告慰的就是:在我人生精力最好、思维最敏捷、最活跃的阶段,完成了一部思考我们民族近代以来历史和命运的作品。”为了完成长篇小说《白鹿原》,他将自己“剥离”出喧嚣的城市,回归白鹿原下的祖屋,忍受清贫与寂寞,打磨了一部足以“垫棺作枕”的巨著。

陈忠实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邢小利的《陈忠实画传》巧妙地截取了其中二十六个关键瞬间,串联起他不平凡的人生。书中收录了多组对比强烈的影像。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的蒋村,一个典型的关中农家,画传中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下了他出生时的农家土炕,简陋的环境中,却孕育着一颗未来将震撼中国文坛的种子。

1965年,青年陈忠实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褂子在公社劳动,照片里的他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正是这段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与坚韧,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988年4月1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了《白鹿原》的第一行字,画传中收录了他当时写作的手稿,字迹略显潦草,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窗外寒风呼啸,屋内一盏孤灯相伴,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宏大的文学世界正在他的笔下缓缓展开……

这二十六个节点如同二十六个珍珠,被邢小利用细腻的笔触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完整而生动的陈忠实人生画卷。每个节点不仅有珍贵的影像和手迹作为佐证,更有邢小利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让读者能够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一位作家、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突围。

这本书充分展现了作家的不屈的精神图景。陈忠实的人生经历过贫困、挫折、质疑与漫长的默默无闻,但他始终像他笔下的白嘉轩一样,“腰杆挺得笔直”,充满坚忍不拔、逆流而上的生命力量。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