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1949年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丨温故
新黄河  2天前 17:36

作者:张伟 于莉  

1949年9月15日,黄河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峰,黄河河床甚至超过了很多济南市区的建筑,一旦黄河决口,后果不堪设想。刚刚成立的华东大学附属中小学(现山东省实验中学)广大师生,面对1919年有水文记录以来黄河济南段最大的一次洪水,他们没有退缩,在学校的组织下成立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自带铺盖义无反顾地奔赴黄河大堤,与自然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抗争,以血肉之躯和排除万难的情怀,保卫济南安然无恙。

1948年9月24日,解放济南的硝烟刚刚散去,与此同时,济南市军管会率大批干部来济南进行接管工作。为尽快稳定局面、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10月初,市军管会决定成立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一中学设在金牛公园附近),校址为经六路纬四路路南原一临中校址。10月10日,由两校5名教师和两名教育局的干部组成建校筹委会,在原二临中校长蒋士健和齐崇文的带领下, 以基础较好的济南市第二临时中学师资为主,以济南市第一临时中学校舍为主,学生除来自一、二临中的外,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停办的中正、中山、向村、建国四所私立学校的部分学生,另有少数其他学校的转学生,成立“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经过紧张的筹备,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于10月18日正式开学上课(由于该校是省实验中学的前身,所以这一天就成为省实验中学校庆纪念日),为更好地育人,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扫除奴化的、封建的与法西斯式的教育,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制度,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取消了训育处、教官、训导员室,教务处改为教导处,教导主任李柏人、副教导主任齐崇文,学校实行教导合一,各班设班主任,设立5个高中班,15个初中班,学生人数1067人,教职员有63人,学校要求对学生更是强调正面教育,废除打骂、体罚等错误做法,作为济南最早成立党支部的中学,学校当年成立的党支部有党员5人,支部书记为王大彤,他也是当时山东所有中学中唯一的党员中学校长。1949年1月,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改为华东大学领导,并改名为华东大学附属中学,王大彤因病重短期休养,华东大学曾派陶官云来校任代理校长。在党支部和校长王大彤,以及1949年5月调来学校任副校长的宁汉戈等校领导的带领下,团结来自几处学校的师生,为这所新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9月下旬,距开国大典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山东正在经历着一场十分罕见的大洪水。

1949年9月14日,济南上游的河南花园口出现1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持续49小时,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持续半月之久,这是一次严重的秋汛,也是黄河归故后的首次大洪水。9月15日,黄河济南段汛情严重,而多年失修的黄河大堤又千疮百孔,9月22日,黄河泺口水文站迎来了建站3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峰,水漫坝顶,多处告急。山东黄河河务局原局长葛应轩说:“要在济南决口的话,济南市大明湖(水位)25(米),这地方(黄河)水位是35(米),差10米,一开口不都呼隆呼隆灌进去了。”济南防汛形势异常严峻,省、市人民政府发出紧急通告,号召全市人民“保卫大济南”抗洪抢险。

华东大学附属中学接到抗洪抢险的通知后,校长王大彤、副校长宁汉戈当晚即在住校生中进行动员。第二天,以高三高二和住校同学为主的186名师生组成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立即带着行李铺盖卷,开赴西郊黄河大堤,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洪队伍。当时黄河一片汪洋,风浪拍打着堤身,水几乎与堤顶平,土一坯坯塌陷,情势十分危急。沿黄群众不计报酬,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万众一心保家园。为了抢险需要,很多群众忍痛割了未成熟的高粱、苇子,拆了院墙,扒了门楼,甚至把建房的砖、老太太的捶布石运往工地做料物。因急用来不及计数,群众没有一人提报酬。阴雨连绵,车辆难行,几百万公斤的料物都靠人们扛着踏着泥泞送往工地。当地群众与市民在抢险现场,与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的成员一道有的打桩,有的用高粱秸、玉米秆做护岸,有的送土,有推车的、抬筐的、用床单兜的、洗脸盆端的,各种办法都用上了。晚上马灯一眼望不到头,像一条长长的火龙。据说在济南黄河段上游的河南曾经出现一漏洞,发现后人们争着拼命堵,跳进水中组成人墙,有扛梯子、拿被子堵的,有搬石头、扛草捆的,新媳妇的被子都塞了进去。在堤上40个日夜,没有人穿过鞋袜,喝的是黄河水,吃的是群众送上来的馍。在山东境内的黄河抗洪抢险期间,渤海军区文工团到北坝头抢险工地现场慰问,事先在县上化好了妆,到工地后却下起了大雨,人们都忙着抢险,演出也没人有空看,于是,文工团团员也参加到抢险队伍中,冒雨扛送料物,结果一个个弄成了大花脸。

经过十多天奋战,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的学生们凭借青春的力量和奋斗精神,吃住在黄河大堤上10多天。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被抗洪指挥部命名为“直属中队”,几十名火线入团的新团员还在大堤上举行了入团仪式,王大彤校长带病到大堤上慰问并在入团仪式上讲了话。待到汛情缓解后,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的学生们胜利返校,在9月25日拍下这张华东大学附属中学黄河抢险队全体人员合影,学员们出色的表现受到了抗洪指挥部领导的表扬,展现了济南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时任黄委主任的王化云后来总结:“当我们进行紧张防汛斗争的时候,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次防汛斗争的胜利,是广大治黄职工和沿河人民,向新中国献上的第一份礼物。”华东大学附属中学抢险队奋战在黄河大堤上的情景,曾被当时的《苏联妇女》画报以特写镜头刊登在封面上,由于华大附中在抗洪抢险中的出色表现,学校获得了一个参观开国大典的名额。

1950年7月,华东大学已决定同山东大学合校,并迁往青岛。华东大学附属中学于同年7月改为山东省实验中学,任命宁汉戈为校长,成为全国最早的实验中学之一,作为山东省实验中学前身的华东大学附属中学在1949年9月成立黄河抢险队,护卫济南免受水灾的历史,成为该校校史上不能被遗忘的闪亮时光。那些在黄河洪水肆虐的日子里,学子们奋不顾身保护济南的形象,铸就山东省实验中学历史上的丰碑。

 
参考文章:

张展铭 《从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到华东大学附属中学,再到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8年9月5日《济南日报》

丁震 《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8年10月19日《天下泉城》

初维真 《建校初期的山东省实验中学》 2008年9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实验——回忆录》


 

编辑:李睿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