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价虚高、到手缩水、“纸螃蟹”骗局……揭秘“蟹卡”灰色地带 | 大闸蟹市场调查·蟹卡乱局①
新黄河  3天前 16:11

又到一年吃蟹季,大闸蟹市场乱象又接踵而至。五花八门的蟹卡、良莠不齐的蟹扣、防不胜防的骗局、乱象丛生的品牌……“蟹圈”乱象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也侵蚀着市场的未来。新黄河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呈现市场现状。

秋风一起,吃蟹的时节到了。近年来,这份季节的馈赠悄然换了模样,一只只大闸蟹,化作了精美的蟹卡,成为便捷与心意的象征。

然而,当它席卷送礼市场时,乱象紧随而至。新黄河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屡遭曝光的大闸蟹蟹卡“标价擦边”问题依旧存在,标注1898型、2088型的蟹卡,实际仅售数百元;有些商家玩起“货不对板”的游戏——卡上标注的“4两雄蟹”,到手可能缩水成“3两不到”;有的蟹卡则成为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消费者在提货时常显示“预约已满”,或遇见商家失联的情况;视频或图文宣传里膏满黄肥的“阳澄湖精品”,实则可能是来历不明的“洗澡蟹”。更有甚者,蟹卡异化为灰色地带的“硬通货”,经过“黄牛”的倒卖、电商平台的刷单造假,乃至圈钱跑路的“纸螃蟹”骗局,致使蟹卡成为一场虚拟的金融游戏。

业内人士认为,蟹卡乱象的背后是信用与监管的缺失,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还有待商家、行业协会、市场监管部门各方协力。

消费者购买的标榜阳澄湖大闸蟹的蟹卡,图片来自受访者

“标价擦边”的蟹卡:标注1898型,实际仅售数百元

“10月、11月是大闸蟹最好吃的时候,到时候会涨价到1000多元的价格。”10月17日,在一家名为“小鱼生鲜(蟹太太大闸蟹专场)”的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兜售蟹太太大闸蟹1898型蟹卡,标价688元。主播在直播间内声称,买回去的蟹卡是蟹太太知名品牌,“黄晓明代言的,688元16只螃蟹买一箱送一箱,品质方面都有保证。”直播间内,虽然没有强调蟹卡的价值是1898元,但一直声称现在不买将会涨价。“懂螃蟹的一看就知道这个价格一千多元。”主播称。

而在蟹太太某平台官方旗舰店内,记者发现蟹卡型号标注被弱化,只显示公蟹母蟹各有几只。但在蟹太太的官网,展示的蟹卡依旧标注型号,最低的型号为699型,最大的型号为6980型。新黄河记者在网购平台调查发现,曾有消费者以“买三送一”的折扣花费700多元,下单了3张单价为238元的“蟹太太”牌橙金3360型卡券。

实际上,在2024年6月5日,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就曾发布公告,称“暂停苏州西风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蟹太太)会员权利”。该公告表示,苏州西风阁在2023年蟹季发货期间销售商品存在“缺斤短两”行为,近年来因“发布虚假广告”“销售食用农产品标注虚假生产者相关信息”等行为多次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相关行为严重违反了协会章程和自律公约,“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蟹太太大闸蟹蟹卡,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蟹太太,另一品牌蟹状元也有疑似标注“高价”的嫌疑。在某平台蟹状元食品旗舰店内,页面显眼的地方赫然标注着3288型蟹卡价格为1478元,1198型蟹卡价格为479元。蟹卡上的数字醒目,“型”字则很小。记者咨询客服,型号是否代表实际价格,客服则表示否定。在“蟹状元大闸蟹”的视频直播间内,出售的蟹卡有598型、1398型、3288型、4698型等共计十余个型号,分别对应的价格为268元、559元、1478元、2118元。蟹状元上海营销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型号只为区分,不代表价格。在成都某蟹状元实体店,记者得到了同样的回应。当记者询问型号和价格是否容易引起误会时,对方予以否认,“写的是1398型,不是1398元。”

二手平台商家称蟹卡型号即为螃蟹价值

不过,记者注意到,依旧有不少售卖品牌蟹卡的商家或者个人声称,标注的型号就是价格。如在闲鱼交易平台一蟹卡售卖商铺内,展示了多个型号的品牌蟹卡。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是否型号就是大闸蟹的实际价值时,对方则予以肯定回复。实际上,早在2020年,针对蟹卡“型号”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一事央视就曾作过报道。一家螃蟹店一款3688型的蟹卡售价1000元,有的商家称,3688型对应的金额就是3688元,相当于标签价,如果用来送人,显得更有面子。

业内人士在采访中指出,蟹卡的型号标得比实际售价高,对于顾客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有很多人会贪图此类便宜。此外,2021年,江苏省消保委正式发布《电商销售大闸蟹服务规范》,其中特别规定,蟹卡使用办法和规则必须包含蟹卡有效期、品牌名称和价格、产品规格型号以及产地等。简单地说,无论商家如何标注型号,都必须载明大闸蟹的真实价格,即便是“8888型”的蟹卡,但大闸蟹价格“88元”也必须明示。

蟹状元直播间兜售的各类型号的蟹卡,图片来自网络

网购蟹卡提货难,螃蟹到手即“缩水”

镜头推近,青灰色的蟹壳在蒸腾的热气中泛出诱人的光泽,蟹螯被轻轻掰开,伴随“咔嚓”微响,饱满的蟹肉如花瓣般层层绽开。宣传视频里,大闸蟹的鲜美的味道仿佛要突破屏幕。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有消费者被其诱惑购买后才发现,原来竟是货不对板、预约困难等“套路”。

国庆前夕,福建的陈先生被某网红直播间大闸蟹吸引,花费680元购买了包含16只大闸蟹的蟹卡。“因为本想着中秋使用,直播间一再声称国庆期间可随时提货,我便下了单。”

等到想要提货时,陈先生却遇到了麻烦,约单页面显示从10月1日至10月9日已经全被约满,无奈之下,他只好预约了10月10日的订单。大闸蟹送达后,陈先生发现其实际重量并不符合购买蟹卡的指标,“我购买的蟹卡为公蟹每只4.7两、母蟹每只3.7两,但收到最重的大闸蟹也才170克,这还是带绳称重。”更让陈先生难以接受的是,商家送来的大闸蟹还有两只是死蟹。

记者检索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及小红书上,是消费者吐槽的重灾区。有消费者表示,收到的大闸蟹蟹肉松散,也没有成形的蟹黄和蟹膏,和宣传画面中“黄满膏肥”的展示相去甚远。也有消费者称,收到的大闸蟹存在死蟹赔付售后难等各类问题,更有甚者还出现购买蟹卡后商家跑路失联的情况。

有消费者称蟹卡订购的螃蟹质量与宣传视频相去甚远,图片来自网络

蟹卡商家跑路失联,有商家在销售前就想好了退路

临近中秋,姜女士在他人介绍下,从闲鱼上花费近3000元购买了一些蟹卡,分为三个档次。按照购买规格,商家为其发送了三个蟹卡包裹,但姜女士发现,第一个包裹是空的,“我当时直接去找了商家,对方解释说可能是发货太忙给忘了。”

姜女士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有类似情况的投诉,甚至连蟹卡版本、材质都相同,“我第一时间提出了退款,最终商家同意将卡退回后予以退款。”姜女士将自己购买蟹卡的经历发布在社交平台后,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评论称也遇到了类似情况,还有网友跟她购买的是同一家的产品,却发现商家账号卖货的内容已全部清空。

记者搜索该“蟹老板礼品卡”商家账号,发现其页面中的“已售”“在售”“热门中”等多个板块的内容均已清空,在评论一栏充斥着大量的要求退款、吐槽商家不回消息甚至失联的言论,有网友称“买四箱只提到三箱,且缺斤短两严重”,也有网友称“蟹卡拿到手根本约不到,商家也不回消息,发起投诉后也未处理”。姜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发出帖子后有不少网友跟她讲述了购买蟹卡的遭遇,但只有极个别人选择继续维权,更多的消费者则采取“认栽”的态度。

二手平台商家出售蟹卡后清空页面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上述事情并非个例,部分不良商家利用预付消费模式,收取购卡款项后便“人间蒸发”,且关闭沟通渠道,留下无法兑现的承诺。

“蟹卡兑换网站无法打开,客服电话已是空号,虽金额不大,但维权成本却很高。”有消费者告诉记者,由于单张蟹卡金额多在千元以内,消费者往往面临“为几百块钱打官司不值得”的困境。更有甚者,部分商家在运营初期就设计好了退路,使用虚拟注册地址、个人账户收款等手段,以此阻碍消费者维权。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需要各方积极作为

蟹卡,这一原为满足消费者吃蟹便利的产物,如今却成了行业发展的桎梏,蟹卡销量惊人的背后,蕴藏着诸多问题。许多小商家发行低价蟹卡诱客,背后却控制兑换比例,出现让消费者无法兑换实物,或者预约成功后未发物流的情况;有的蟹卡在消费者转赠过程中过期,这部分损失只能由消费者承担,商家则大赚一笔。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蟹卡作为一种变相期货,已成为一场虚拟的金融游戏。中消协曾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线下实体商家,或信誉较高的电商,警惕明显低于合理价格的超低价卡券。

平台上有大量消费者吐槽蟹卡问题

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有律师认为,蟹卡具有“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属性,商家应在商务部门备案,若其未备案且超发,可要求商务主管部门查处并申请资金清算。如出现提货难、缺斤短两、货不对板等问题时,消费者可固定买卖合同凭证、违约证据、商家的相关信息等,向销售者提出赔偿要求,若销售者不赔偿,则可要求平台介入,或同步向市场监管局、消保委提交书面材料,若蟹卡金额巨大且商家跑路,可要求移送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立案,仍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诉讼解决。

连大有表示,商家只有合法合规经营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商家发卡前,要做好尽调工作,如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并在蟹卡上完整印制企业名称、地址、统一客服电话、备案编号,同时售卡时要完善蟹的相关信息,在交付时应建立预约库存公开系统,实时显示可约数量,如发生纠纷应积极处理,依法依规赔付。此外,监管部门应依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对商家进行监督。如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三部门建立“蟹卡发卡白名单”,对备案、地理标志、产能规模进行联审,并向社会公示。在吃蟹高峰期,可对商家进行重点抽查,对检查不合格的企业,采取责令整改、停业整顿、行政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通过“消费者积极留证主张惩罚性赔偿”+“商家自律+备案+保证金”+“监管部门事前准入、事中监测、事后联合惩戒”的闭环治理,才能把“纸螃蟹”真正变成“放心蟹”。

(新黄河调查组出品)

编辑:卢婷 曹梦佳  美编:杨壹晴  剪辑:王瑶华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