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从7月28日到8月28日,中科寒武纪(688256.SH)股价在一个月内上涨133.86%,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面对这种涨势,公司于8月28日晚发布公告,主动提示风险。公告中的全年营收预测,瞬间在投资者中引发了巨大争议。
高估值预警与业绩指引
寒武纪的公告提出了几个核心问题。
股价与估值严重偏离,公告称,股价涨幅显著高于科创50、上证综指等指数。截至28日,公司滚动市盈率高达5117.75倍,市净率113.98倍,而行业平均水平仅为88.97倍和5.95倍。公司直言,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的风险。
寒武纪首次披露全年营收预测,针对市场上的各种猜测,该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鉴于公司上半年营收已达28.81亿元,这一预测被市场部分人士解读为“下半年增长乏力”。
同时,澄清不实传闻与提示风险,寒武纪明确表示近期“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并重申因被列入“实体清单”,供应链稳定存在风险。
公告还披露,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及控股股东在此期间没有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警示信号还是“变相利好”?
这份公告在市场上激起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解读。
谨慎的投资者认为这是明确的警示信号。他们分析,按公司预测,下半年营收最好情况也仅为41亿元左右,环比增速远不及上半年。有投资者表示,“这是在给市场泼冷水,主动管理预期。”
但更多的声音则认为这是“变相的利好”。这部分投资者给出了几点理由:50亿-70亿的营收指引超出了部分券商约40亿的预测,应视为“超预期”;他们认为市场交易的是未来的成长空间,高呼“炒的是2026年的业绩,发个今年的业绩有什么企图?”。
还有投资者用调侃的语气表示“公司自己都涨怕了”“公司根本不理解自己的价值”,认为风险提示反而确认了股价的强势。
“新股王”背后的资金图景
寒武纪的股价飙升,背后是基本面、市场情绪和复杂资金行为的共同作用。
从基本面看,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43倍,且合同负债较一季度末大幅增长,表明在手订单充足。
从资金层面看,近期交易数据复杂。机构、沪股通专用席位等大资金在龙虎榜上频繁出现,但普遍存在“同一天既大额买入又大额卖出”的操作,显示出短期博弈心态。例如,8月22日的数据显示,沪股通席位净卖出1.38亿元,机构席位净卖出约8300万元。知名游资席位“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也在高位呈现净卖出。
公募基金的态度也早已分化。一方面,华夏科创50ETF等指数基金因被动配置规则而持续买入。但另一方面,不少主动型基金已提前离场。例如,基金经理金梓才管理的数只基金就在二季度清仓了寒武纪,他在季报中解释称,担忧产业链存在供需错配等问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知名牛散章建平在二季度并未减持,仍位列前十大股东。
寒武纪的公告展示了公司管理层眼中的现实情况:高估值、供应链风险和有限的年度增长。但市场中的许多参与者正沉浸在其作为国产AI算力龙头所代表的“未来”叙事中。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