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好人”魏华永:一摞厚厚的欠条,一位“无悔”的村医
新黄河  2天前 13:58

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1975年8月生的魏华永是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邢家村村医。在本村干村医,他一干就是30多年,乡里乡亲没有一个人不念他的“好”,他为困难病患垫付医药费,为村民健康全年不休,雪天摔得“淤青”也要赶路为乡亲看病,哪怕发着高烧、饿到“胃痉挛”、被病患误解也全然不顾……在他看来,村医就要为乡亲们守护好健康。

1994年,农村经济发展还相对缓慢,魏华永所在的邢家村也不例外,“学有所成”然后在城里找一份体面工作是多数家庭的期盼。魏华永在济南卫校学习两年后,家人强烈要求他留在城里工作,因为城里从医条件要好很多。可魏华永还是坚持选择回到家乡做起村医工作,“没有村医,村民买药看病都要跑城里去,有时候刮风下雨,有时候农活忙,还要车费钱,有我在就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若干年后回想起来,魏华永对自己的选择依然无悔。

回到村里的他,先是买了一张二手写字台,做了一个简易的药架子,勉强开张“营业”。条件虽差,看病的乡亲和问题却一点儿不少:村里前来看病的大多是老人、孩子,平日里看病记账不说,还要自己垫钱进药材,时间一长他个人的生计也得靠家人的帮助维持。就这样,他坚持给村民先看病后付款,对家庭困难暂时无法支付医药费的患者,他总是微笑着说:“先欠着医药费吧,治病要紧。”

许多年下来,办公桌里攒下一摞厚厚的欠条,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妻子有时埋怨他,为此吵过不少架,最终都在魏华永的劝慰下“熬”了过来。“找老魏看病的都是父老乡亲,他们一生病我们心里也很着急,只要能给他们减轻病痛,我们也就心安不少。”现如今,深受魏华永感召的妻子,对他的行医也是由衷地支持。

“村民生病不定哪一时,作为村医就要24小时坚守岗位”,特殊时期的魏华永总能经受住考验。有一次,忙碌完一天的魏华永刚睡着,村里的李大哥来敲门说家里老人高烧不退、意识不清了,他赶紧起床去给老人看病。当时刚下完雪路面结冰湿滑,魏华永为赶时间给老人看病,一路上滑倒七八次,看完病的魏华永当时顾不上疼痛,直到第二天才感觉浑身酸痛,发现膝盖、胳膊有四五处摔出淤青,妻子心疼得眼眶里含着泪。

还有一次,流感集中发生,天还没亮,病患们已经焦急地敲响了他的门,到了半夜一点多还有病患在卫生室输液,魏华永忙得一天都没有吃上一顿饭,饿到胃痉挛才勉强啃两口凉馒头充饥……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魏华永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位病患的请求,即使自己疲惫不堪,即使家中还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

为更好地服务乡民,魏华永不仅钻研医术、精进技术,还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因此从医以来从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有时碰到患者抱怨,他想想心中的那份责任,就把委屈咽下,坚持给患者看完病再解释道理。现如今,年近五旬的魏华永仍然坚守在村医一线,用自己的付出和赤诚努力成为乡村病患的温暖“医靠”。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