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震
面对公司长达八个月的工资拖欠,济南市民小张虽手握无争议的欠薪事实,内心却因信任崩塌而顾虑重重——即便达成协议,公司真能履约吗?近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化解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承办法官张斌一方面向小张详尽释明“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高效维权路径,另一方面引导公司换位思考,认识到劳动者的付出与坚守,敦促其正视义务。经过双向沟通,法官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让小张的“血汗钱”得以快速兑现,更生动诠释了“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在高效解纷中传递了法治的力度与温度。
据案情介绍,小张在某文化公司工作期间,公司拖欠其工资。为维护自身权益,小张先申请劳动仲裁,后因对仲裁裁决不服,诉至槐荫法院,请求判令公司支付欠付工资等款项。案件审理中,法官了解到,小张想要尽快拿到公司应当支付的款项。经过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某文化公司明确自认欠付小张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的工资,且双方对欠付工资的具体数额并无争议。如果能通过调解的方式快速化解,既能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又能节省时间,还能最大限度满足小张尽快兑现权益的司法需求。然而,由于公司长期拖欠工资的行为,小张对公司的信任度已降至冰点,虽认可欠薪事实,却始终对公司心存顾虑,担心公司即便达成协议也难以兑现承诺。
承办法官张斌敏锐察觉到,如何打消小张的顾虑是化解纠纷的关键点。于是,法官决定从两方面着手,为打破僵局耐心开展调解工作:一方面,法官向小张细致释法,明确告知在双方对欠付工资数额无异议的情况下,一旦公司未按调解协议履行付款义务,小张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一程序更为高效,能满足其快速兑现权益的需求。另一方面,法官也劝说某文化公司换位思考,小张在未足额取得劳动报酬的情况下,仍坚持在公司工作大半年,这份坚守理应得到尊重,公司更应正视自身义务,尽快结清欠薪以化解矛盾。
据了解,经过法官的双向沟通与释法引导,公司承诺将按协议履行付款义务,小张的合法权益得到快速兑现,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这起案件标的额或许不大,但劳动者的血汗钱关乎生计,法官始终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没有因双方对欠付工资数额无争议而简单处理。既让劳动者感受到司法对权益的坚实保障,打消劳动者的顾虑;又引导企业换位思考,正视自身义务,体会法律的严肃性。最终,案件以调解方式圆满解决,不仅实现案结事了,更满足了劳动者想要快速兑现权益的司法需求,切实维护了司法公信力。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